极空间Q4上市了,对比观望了很久,最终还是选择了极空间Q4的双擎版本,容量刚好够用,做了raid1的阵列,存了很多的电影和照片,嘎嘎香~四盘位容量不够还可以扩展,还支持u2硬盘,暂时毕业了~
对于家用Q4性能已经足够,Z4P主要是接口、CPU和内存有所提升,提升的部分在家用场景中得不到体现。Q4双擎版本CPU升级到n100在存储方面已经够用,内存直接封顶到16G,不需要自己手动升级,Q4标准版只有8G,玩智能家居,搞个dify构建ai知识库等娱乐一下,内存还是少了些。直接到16G就不纠结了。贵的两百完全合算。
下面个给大家比较一下极空间Q4和Q4双擎版、Q2C的配置区别:
参数 | 极空间 Q4 标准版 | 极空间 Q4 双擎版 | 极空间 Q2C |
---|---|---|---|
CPU | Intel N95,4 核 4 线程,3.4GHz | Intel N100*,4 核 4 线程,3.4GHz | Rockchip RK3568 Cortex-A55 4 核心 2GHz |
GPU | Intel® UHD Graphics,16U,4K@60Hz | Intel® UHD Graphics,24U,4K@60Hz | ARM Mali G52 |
内存容量 | 8GB,DDR4,支持更换,最大支持 16GB | 16GB,DDR4 | 2GB DDR4 |
eMMC | 32GB eMMC V5.1 | 32GB eMMC V5.1 | 16GB eMMC V5.1 |
网口 | 2.5GbE x1 | 2.5GbE x1 | 1GbE x1 |
SATA | SATA3 6Gbps x2,最大支持单盘 30T/7200 转 | SATA x2,6Gbps,最大支持单盘 30T/7200 转 | SATA3 6Gbps x2,最大支持单盘 30TB |
U.2 | U.2 x2,8GT/s,兼容 SATA x2 | U.2 x2(8GT/s),兼容 SATA x2(6Gbps) | 无 |
SSD | NVMe M.2 x2,8GT/s,2280 | NVMe M.2 x2,8GT/s,2280 | 无 |
USB | USB x1(USB3.2 GEN2),Type-C x1(USB3.2 GEN2) | USB x1(USB3.2 GEN2),Type-C x1(USB3.2 GEN2) | USB3.0 x1,USB2.0 x1 |
HDMI | HDMI2.0b,支持 4K@60Hz | HDMI2.0b,支持 4K@60Hz | 无 |
电源 | 5.5x2.5mm,12V/8A | 5.5x2.5mm,12V/8A | 5.5x2.5mm,12V |
风扇 | 智能风扇 x1,12015,最大风量 56cfm,最大噪音 35dB | 智能风扇 x1,12015,最大风量 56cfm,最大噪音 35dB | 7015 智能风扇 x1 |
NPU | 无 | 无 | Neural Networks 1.0Tops |
极空间Q4和Q4双擎版对比
CPU :两者 CPU 型号不同,Q4 双擎版的 Intel N100 相较于 Q4 标准版的 Intel N95 更为先进,但两者主频均为 3.4GHz,性能差距不大。
GPU :Q4 双擎版的 GPU 具有 24U 执行单元,性能优于 Q4 标准版的 16U。
内存容量 :Q4 双擎版内存直接为 16GB DDR4,而 Q4 标准版初始为 8GB DDR4,但支持更换扩展至 16GB。
其他配置 :两者在 eMMC、网口、SATA、U.2、SSD、USB、HDMI、电源、风扇等配置上基本一致,均具备较为丰富的接口和良好的扩展性。
购买链接:

用户体验极空间Q4:
过年的时候就看上了Q4但是迟迟没有下手,趁着活动优惠,第一时间入手。旧设备换新设备移机非常简单,升级了处理器和内存,明显更加流畅不卡顿,外置电源也很扎实,目前又新增两块硬盘,可用空间更大了
从Z2S换过来的,叠加国补价钱还是蛮香的,本来打算等等小米nas的,但看了下爆料好像和z2s一样ARM架构的,还是有些局限,再说也用惯了极空间系统,门槛低用起来也方便,所以就不纠结了,颜值还是不错的。之前一直担心公司扛不住跑路,最近系统更新也很频繁,产品也越来越好了,看来也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,希望以后能越来越好。